本文目录一览:
《飞天》2020年第7期:背馍上学那四年(巴陇锋)
1、读书识字后,我考入初中。一个12岁的少年,须在每周日午饭后背着锅盔步行到校,再于周六中午一点放学后,饥肠辘辘地走回家。背馍上学很苦。 当时的锅盔不够吃,我家的锅盔里是要掺玉米面的,也带过“玉米面铜锤”,如此还得挨饿。记得初一第二学期秋黄不接的春天,爸爸带我到佛堂粮库去领回销粮。
2、与所有偏远农村的学子“待遇”一样,我也曾背馍上学过。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初中时光,从12岁到16岁的整整四年。而与绝大多数农家子弟所不同的是,我家住在深山更深处,条件更差,经受磨难更大。 我的家乡在陇东高原靠近乔山山脉(俗称子午岭)的小山村,处于贯通陕甘的宁黄公路宁五段的小土塬上。
3、《背馍上学那四年》是巴陇锋的一部深刻反映特殊年代生活艰辛与不屈精神的散文佳作。读完这部作品,我深受触动,对巴陇锋的文学造诣和人生感悟有了更深的认识。艺术手法的创新 巴陇锋在《背馍上学那四年》中,展现了他对散文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创新。
4、《背馍上学那四年》不仅是一段个人记忆的回顾,更是一部具有当代意识的历史作品。巴陇锋在作品中立足于当下,观照走过的岁月往事,既是对现实的回归,也是对历史的展望。他通过个人的经历,反映了那个时代无数青年的共同命运,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每日讯息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