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实践游戏活动幼儿观察记录内容
1、游戏进行中:跨栏:大多数幼儿能够轻松跨过低矮的跨栏,但个别幼儿在跨栏时显得有些紧张,动作不够流畅。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,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。平衡木:幼儿们在平衡木上行走时,大部分能够保持平衡,但有几名幼儿在走到中途时失去平衡,掉了下来。他们很快重新尝试,最终成功通过。
2、观察教师:任美娟 观察目的:观察幼儿的平衡能力以及手眼协调性。观察实录: 户外活动时,有的小朋友在玩垫子,有的在玩轮胎,有的在玩纸管,有的在拍球,徐葛妍站在操场上看了看,看到丁思雅在拍球,她也拿了一个球,跑过来对丁思雅说:“我们来比赛拍球好不好。
3、观察对象:卞乐宝 李梓芊 记录教师:中二班马艺菲 观察实录: 在户外活动中,李梓芊在玩拍皮球,他把腰弯下来,膝盖也微微弯曲,小手一下又一下的拍了起来,小球忽然拍到了脚上,球停了下来。
4、幼儿园观察记录 现场实录 在建构游戏中,果果和程程选择了“磁二连三”积木进行拼搭。程程主动邀请果果一起玩,并提出搭建轨道的想法,果果积极响应。两人合作完成了轨道的搭建,并开始用手拨动小球在轨道上滚动。然而,在玩耍过程中,轨道多次断开,果果和程程相互指责对方动了轨道。
教师观察幼儿自发游戏时应注意哪些要点?
1、建构对于幼儿主动学习的深入理解,并找到与幼儿互动的适宜策略和方法……观察幼儿自发游戏的过程,是教师尝试换角度思考,向幼儿学习,并与幼儿共同建构、共同成长的过程。
2、客观性原则自然情境优先:观察时需保持幼儿处于自然游戏状态,避免人为干扰,确保其真实展现能力与兴趣。理论结合实践:教师需运用教育学、心理学知识分析行为,避免主观臆断,注重行为背后的动机与发展意义。例如,记录幼儿争执时需客观描述行为而非直接贴上“攻击性”标签。
3、在开展区域自主游戏时教师关注的要点是幼儿的主体地位。在组织和开展幼儿园区域自主游戏活动时,教师认真扮演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以及合作者的身份。在幼儿开展自主游戏时,应该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,让他们真正能够从自己的意愿出发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区,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和兴趣,自主选择游戏材料。
自主游戏观察中存在的问题
1、开展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,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。儿童是游戏的主人,儿童对游戏活动能自主地选择、支配,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的趣味性、娱乐性、自主性。游戏自发行为是趋乐性的,儿童在游戏中因为需要的满足而获得快乐,同时游戏对儿童良好个性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。
2、更善于捕捉幼儿兴趣点,如发现孩子对“快递员”角色感兴趣后,增设了“快递站”道具。存在问题材料更新不足 部分区域材料长期未更换(如拼图种类单一),导致幼儿兴趣下降。空间局限 角色扮演区面积较小,多人游戏时易拥挤。个别幼儿参与度低 少数孩子习惯旁观或频繁更换区域,专注力不足。
3、在活动中,孩子没有自信,向孩子伸一下手,给予孩子一个鼓励的眼神,让活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。在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,教师何时介入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发展,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,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,才能做到科学有效地介入。
4、对比教师设计的教学游戏和幼儿自己发起的自主游戏,找到幼儿在其中的状态和表现的不同。鼓励教师给幼儿创造更多自主游戏的机会,感受自发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意义,体会幼儿主动学习过程与内涵。
幼儿自发性游戏的观察解读心得
幼儿自发性游戏的观察解读心得如下:儿童从一出生开始就是主动的,有能力和自信的学习者 儿童的学习方式就是玩,喜欢自由自主的玩,我们老师能给孩子自由玩吗?我们是不是无形中限制了孩子?其实我们要把游戏的空间还给孩子,呵护孩子而不是控制。其实想想,不让幼儿自由自在的玩根本原因是“我不相信他”。
教师是幼儿的观察者和引导者,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展。观察、提问、适时介入、支持、引导、帮助、是教师介入幼儿自发性活动的有效途径。
游戏时孩子开心快乐,充满自信。游戏时需要与人合作,可以锻炼人际互动、与人相处的能力。游戏时孩子相对放松,放下戒备,可以克服胆小退缩的毛病。社交扮演游戏时,孩子可以学习新的社交技巧和社会道德规范。在团体游戏中,要遵从游戏规则,学会轮换、等待,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。